Inspired by:
The Tail End
Your Life in Weeks
-- from "Wait But Why" by Tim Urban

How Many Left?

试想一下:从此刻算起,我的人生旅途还有多长?

这是读完这两篇博文之后自己脑中的第一反应。

直观反应应该是估摸一下目前的人类平均寿命和自己当年的年龄,不考虑其他突发情况,按年算怎么也还有个几十年吧,不急。

要是按月算,那就更多了。2016左右网上流行的“A4纸人生”(看时间貌似就是从引用的这两篇博文起始的)就是把人的平均年龄按照90年计,换算成月共有1080个月,按照12x90个格子全部画在一张A4纸上,那这张纸大概就是你的全部人生时间。从出生开始算,每过一个月涂掉一个格子的话,那到现在已经涂掉多少了?还剩多少了?

这么一画是不是感觉自己的人生时间账户余额比例更清晰了?人的大脑对数字的具体意义的想象很孱弱,但若是转换成图表,则更会有个具象化的理解,更容易比较大小,看出比例高低(这也是社畜都爱用PPT的原因)。

但是把人生时间按照年亦或是月的颗粒度来划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粗,跨度太大,对于每一个格子的流失还是不会有更真切的体会。而假如真的要按日来计算,不是画不下,但在一张A4纸上密密麻麻画上32877个小小的格子或是圆点,无论当前已标记到底几个,反正第一感受还是余额充足的,不用太在意。

周是个不错的选择,颗粒度不会过粗或过细,而且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基础周期都是按周来计,大家早已习惯每周一(或周日)是一个新的起始。那么在一张A4纸上按照52x90个格子来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多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格子都有比较清晰的时间边界感和记忆的最小单位。

American Life in Weeks

上图来自原文,是一个典型美国人一生的周计时间。其实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生阶段分布也都如此。

估摸一下自己现在正在那个格子上?本周自己经历了哪些事?已规划了哪些事要去完成?下周呢?下下周呢?后面的每一个格子都有已计划了吗?这些格子我都能用得上吗?

Famous Deaths in Weeks

看看上图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没能把这些小格子填到最后部分。

那我呢?

How To Do?

由此再展开去想一下,自己有很多事是想要在余下的这些格子里完成的:

  • 在得到App和电脑里收集的想读而未读的书单(很多大部头,还在持续增加中,都是人类思想精华啊);
  • 收集的博客文章(已经好几千篇了,持续增加中);
  • 在Steam中已购买的那些经典CRPG(每一个的游戏剧情都不短,本来是想留给退休后填充时间的,现在算算不提前启动可能完不成);
  • 欠账多年的剧集、电影、动画、纪录片(list很长,也在持续增加中);
  • 世界那么大,还没怎么看;
  • ...

随便列一列就已经这么多,之前已过去的时间不说了,余下的每个格子都必须精打细算地用才行。

按照目前的说法,基于当前的医疗、营养、科技、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提,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平均寿命会到100岁,那换算成周一共也就约5200个。按照原文描述,假如每个周都是一个直径约2mm,重量约0.05克拉的钻石,那这5200颗钻石也就刚好装满一个普通汤匙。

Spoonful of Diamonds

我的汤匙里还有多少颗钻石?

鉴于还有那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余下的每一周不就像是一颗颗钻石一样宝贵吗?可不能再无知无觉地让它从指缝中溜走了。

面对这个人人都有的问题,有两个方向的做法:

  1. 像我等普通民众最多只能尽力去想办法,让自己剩下的那每一个格子尽量都被使用到。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充分睡眠,心情舒畅,尽量避免哪天小手一抖汤匙一撒;
  2.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有资源有能力有意愿的顶层人士或组织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自己余下的格子变得更多,远的有秦始皇、汉武帝的寻仙访药,近的有Peter Thiel的冷冻人体和Bryan Johnson的亲子换血等等颇不靠谱的探索;

这些方法真的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人而异。

但任何人都能立刻做到的就是,从这一刻起,认真仔细地过好每一周,让自己账户里剩下的每个格子不白花。

.05 Carat Diamond

标签: none

仅有一条评论

  1. [...]References:《你是你吃出来的》,夏萌,ISBN: 9787539060453;《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 年版)释义》,国家卫生健康委;《Timeframe of 8-hour restricted eating irrelevant to weight loss》, NIH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

添加新评论